多扶小故事
2016 年 12 月 07 日

【為自己、為更好的台灣發聲】

12月3日,對許多人而言,也許是一個普通的日子,但它其實有非常不一樣的意義。自從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後宣告每年的12月3日是「國際世界身心障礙者日」,這一天開始有了特殊的意涵。今年的12月3日,許多身障朋友及親友們來到衛福部前,表達自己的需求,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被納入政策討論。而今年的主題「揭發假面, 看見差異」,其中的「差異」是什麼?以及「沒有我們的參與,不要替我們做決定」(Nothing without us about us.)  這個口號背後的意涵又是什麼呢?「國際身心障礙者日」,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是什麼?讓小編從一個小故事開始說起~(←話很多)

故事從一張照片開始說起

前美國總統羅斯福(圖片來源
應該很多人不知道,其實前美國總統羅斯福是一位障礙者。在當年相對保守的氛圍下,為了展現「權威」(小編的問題是,為何坐輪椅就不能展現權威和專業?這是一件值得被討論的歷史,這個對輪椅朋友很不公平啊~),在公眾面前,羅斯福通常由助手或兒子攙扶站立。由於當時的美國媒體並未報導羅斯福總統已無法自己站立,同時大眾傳播媒體也並不如現在發達,所以許多民眾並不知道羅斯福總統因吉巴氏綜合症而需輪椅輔助。然而,羅斯福總統並非大眾想像中的障礙者樣貌,那麼我們對「身障者」的想想是什麼樣子呢?

 

看見差異: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,也都一樣

由於缺乏認識與接觸的緣故,對大部分的朋友而言,可能會誤以為障礙者需求都「一模模一樣樣」,比方說認為輪椅朋友需要的都相同,那可就誤會大了。如果我們看見「人」本來就有很多不同的的生理狀況需要不同的支持,那麼,障礙就不(只)是障礙,而是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會有的「差異」。

人本來就充滿各種差異,高矮胖瘦、近視、行動不便等…如何看見之間的差異,而非認為每個人的需求都相同,才是無障礙服務的根本(圖片來源

需要坐在座位上的原因可能是生理痛、感冒;看不清楚可能是弱視、老花、色盲、高度近視;需要使用輪椅可能是跌打損傷、孕婦、產後、術後恢復期或各種不同的原因,而需要無障礙環境的情境也包含送貨的貨運員、提重物的購物者、拖著行李的旅人、推著嬰兒車的小家庭、無法邁開大步的幼兒、老到走不動的爺爺奶奶、需要使用輪椅的人……

我們就會發現,我們每個人本來就都不一樣,但一樣的是每個人都無法獨立的生活在世上,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成為障礙者。但我們需要的支持一定都不同。
 

「沒有我們的參與,不要替我們做決定」(Nothing about us, without us.)

「沒有我們的參與,不要替我們做決定」(Nothing about us, without us.)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號,其起源是1970年代美國障礙者自立生活運動所發起,這個口號在障礙者權利運動(Disability rights movement)被廣泛使用,不只影響了聯合國(UN)開始重視障礙者的權利,也接續影響了往後幾十年歐陸、南非甚至是東亞地區的障礙者平權運動。



這個口號的核心精神,就是障礙社群從過去「被動」接受政府的福利補助,轉向障礙社群「主動」向政府爭取參與政策的制定的權力,換句話說,關於障礙者的需求,障礙者最知道,透過障礙者的參與,才能制定出更合用的社會制度。

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總幹事林君潔拿著「沒有我們的參與,不要替我們做決定」的標語表示:「這些標語手拿牌用了好幾年了,都還不需要重做,希望有關單位能夠正視障礙者的實際需求,看見每個人之間不同的差異,讓障礙者「參與」相關政策,不要輕率地幫大家做決定。」

多扶在服務的過程中,常常發現環境的不友善:餐廳門檻進不去、無障礙廁所不足、不適用、照顧人力不足…不只是身障朋友,爺奶長輩及家屬、看護也深感困擾而不敢出門。我們發現許多店家雖然樂於提供完善的無障礙空間,但是卻不清楚行動不便者真正的需求,經常發生店家認知中的無障礙廁所,輪椅無法進去,進門無法關門,扶手不符合使用的情形,又或者為了避免非障礙者濫用無障礙洗手間而上鎖,反倒是行動不便者真正需要用廁所的時候無法進入。這一切都反映了許多無障礙政策與基礎設計與管理,是基於直立人對障礙者單向的「想像」,如果讓他們「自己表達自己的需求」可以減少許多資源的濫用與錯置。

常常被鎖起來甚至被當成雜物間的「無障礙廁所 」(多扶攝影)

理解每個人都有被支持的需求,再看見不同族群的需求多元而異質,進而讓障礙社群參與政策討論,讓不同的聲音被聽見,讓身障朋友、爺奶、孕婦表達自己的需求,並且真正創造對每個人都友善的環境,讓每個差異都被看見,是台灣社會重要的課題。
 

無障礙的環境,其實人人都需要!

一位媽媽推著嬰兒車說,生了小孩後,推嬰兒車才發現台灣的都市環境有多不友善。
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媽媽強調:「無障礙環境對每個人都很重要,身為媽媽,推著嬰兒車行走在街道時感受最深刻。」(旁邊為手語翻譯老師,讓聽障朋友也能參與討論)

「只有障礙的環境,沒有障礙的人」是多扶創業的理念。我們應該試著理解我們每個人一樣有需要被支持的時候、未來也會老,也會有可能臨時受傷,我們都需要無障礙的環境。

「無障礙環境,人人都需要」!即使多扶努力研究了許多無障礙出遊路線,希望能陪伴長輩及身障朋友開心出遊,但最重要的是外在環境的改善。我們明白無障礙環境、意識的建立,是需要上至政府、下至民間,每個人共同努力和參與。因此多扶舉辦了許多場無障礙意識推廣的教育訓練,希望這些小小的種子,能讓每個人明白: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需要的時候。


看見差異和需求的多元性,真誠地面對台灣無障礙環境和政策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,才有可能邁開友善社會的步伐。每個人都會老,自己的未來自己決定,既然我們每個人,都會有需要的時候。那就,一起來為台灣的無障礙環境努力吧!


(攝影‧ 文/多扶接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