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報導
2014 年 06 月 30 日

許佐夫創服務 多扶接送無障礙

創新台灣系列報導(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29日電)最初純粹僅為接送受傷坐輪椅的外婆,但在多扶接送執行長許佐夫開創下,化小愛為大愛,提供無障礙環境的多扶接送,從租車業變為服務業,打破無障礙界限,讓接送不只是接送。

每天不知又有多少個因為坐輪椅,無法出門走走就離世的老人家?許佐夫自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,因此,「如何能把信任磨合時間縮短,讓多扶服務更快被人利用,這才是我最在意的事;如何贏得身障朋友信任,是我覺得最困難的事」。

這就是許佐夫!一個把單純的身障接送工作,當成服務志業的開創者,也是一個真正感同身受身障朋友難處的執行者。

剛開始投身身障接送的許佐夫,其實談不上創意,最原始的初衷,只是因為外婆受傷坐輪椅,卻因為未持有政府核發的身心障礙手冊,無法搭乘復康巴士,決定自己來接送。

然而,只是單純從解決自己家裡的問題開始,許佐夫說,「沒想到,原來這個問題不是只有自己家裡才有」。

從家裡的個案看到了社會的通案,許佐夫決定投入身障接送服務,很多人誇他如此有遠見,可以做出長遠的規劃。

「開始買了兩輛車自己開,結果就停不下來了」,他說,每一個新的服務都是被乘客拿著鞭子在後面趕出來的,「我們是從做中學」,乘客教會他們的更多。

多扶接送主要兩個業務,一個是醫療接送,另一個就是無障礙旅遊。許佐夫表示,到今天為止,醫療接送服務還是虧損,但無障礙旅遊是獲利,所以是拿後者的獲利來彌補前者虧損,再用醫療接送培養、接觸無障礙旅遊人口。

不過,身障服務畢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業,有很多醫療風險,必須建立一套標準作業程序(SOP)。

許佐夫說,多扶接送導入這個行業的第一個SOP,是他們自行設計,稱為「多扶56動」,從看到客戶開始第一個動作,一直到客戶抵達目的地,要「眼到口到」,每一動都要清楚大聲說出來,至今已發展出120多個規定,但還是慣稱「多扶56動」。

然而,萬事起頭難。創業初期,因為沒錢買車,許佐夫申請青創貸款;過程中,承辦人問他,明明是租車業,為什麼定位在服務業?他說,車輛只是工具,他提供的是服務,「沒有人認同我」;今年年初,他更把自己定位成資訊業。

為什麼會從服務業到資訊業?許佐夫說,政府相關機構去年希望他能提供多扶的服務資料,但他不解,過去都是洽詢伊甸基金會,為何去年跟他要?

官員回覆說,伊甸服務數據確實是全台灣最大,但「服務與價格沒有連動」,且伊甸是拿政府補助,然而,多扶接送的服務與價格不僅直接連動,也可測試市場反應。

政府想藉由多扶接送的資料,推估銀髮市場與身障產業的產值,「原來我這麼多年堅持不拿政府補助,累積下來的資料產生價值」,許佐夫說。

「最近不是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叫大數據(big data)嗎?」許佐夫舉例,今年1月跟故宮博物院簽約合作駐點接送,故宮本來以為多扶接送就是租車公司,沒想到看到多扶接送的報表後嚇了一跳。

報表內容是前兩個月多扶接送服務2000多名旅客,其中包括1/3輪椅族,其他則是老人家、嬰兒車或孕婦等客戶;這些旅客涵蓋了13個國家。

第二季服務旅客更多,對故宮而言,僅僅只是一堆數據,但在許佐夫眼裡,「讓數字說話」,他請同仁蹲點解讀數據,算出了幫故宮節省400多個小時時間。

此話怎說?許佐夫解釋,故宮去年可能會覺得大廳鬧哄哄的,跟菜市場一樣;但今年大廳旅客動線變得很順暢,因為只要一有老人家出現,多扶就接走;一有坐輪椅的、嬰兒車、孕婦出現,多扶立即就接走。

所以,「我們幫故宮服務不是只提供車輛接駁,還減少旅客滯留在大廳的時間,讓動線變順暢,讓參觀品質提高了」。

經過分析後,「故宮非常買單」,這也讓多扶體悟到多年累積而來的服務數據是有價值的;從不同角度的切入,「只要有一種服務或產品,透過解讀數據出現,對整個業者的改變會很大」。

不過,現實的是,經費確實是多扶面臨的一大困擾,但他心裡明白,錢是永遠都不夠的,可是這個行業或服務最大的問題在於「如何贏得身障朋友的信任?」

許佐夫說,多扶接送並不是單純的租車公司,而把自己定位為「無障礙的完整解決方案(total solution)」,只要一通電話,就可以提供最佳的無障礙服務。


新聞來源:http://ppt.cc/LBHd